索引号: | 4114250001-ycxzfycxjtysj-00000039 | 发布机构: | |
成文日期: | 2023-12-28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交通运输 |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实施方案
虞城县推进县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县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补齐城乡交通运输发展短板,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村客运、农村物流体系、城市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社会参与,激发市场活力。
(二)以人为本、优化供给。立足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以“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安全第一、服务优质”为出发点,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需求。
(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统筹城乡之间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衔接和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与特色产业、旅游、电商、邮政、快递、供销等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打造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促进交通运输深度融入城乡经济发展。
(四)分步推进、全面提升。结合城乡交通运输市场现状,理顺管理机制,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实施途径,以点带面全方位提升全县城乡交通运输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24年底,力争创成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县城乡交通运输初步实现从线下服务向线上线下协同服务转变、从独立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从基本服务向高品质服务转变,基本形成安全畅通、绿色智能、融合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城乡物资流通更加高效,支撑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加坚强有力。
(一)城乡客运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在33个建制村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改造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我县其他乡镇建制村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提升服务质量,利用信息平台系统将信息资源有效地整合与集成,实现城际、城区、城乡无缝对接,让全县人民体验到更加便捷、舒适、安全、高效的城乡客运服务。
(二)农村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覆盖,村村有快递服务网点,实现农村客运车辆带邮件、带快递覆盖行政村比例100%、行政村通快递比例100%、乡镇村配送“当日达”。
(三)城乡交通运输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部门联动完善覆盖县、乡、村运输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城乡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水平再上新台阶,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明显减少。
(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实现全县自然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客、货、邮、电商有效融合,有效助力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农村公路路况保持良好水平,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以上,路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1.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路网。进一步完善内外联通的城乡交通骨干通道,加强城市道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之间的衔接,结合村镇布局、经济和人口分布、城镇化发展需求等,有序推进乡镇之间、村庄之间的联网公路建设,鼓励县乡道和连接行政村主要村道联网成片打造,提高农村道路网络化水平。加快通客车路线提档升级,对窄路基路面的农村公路实施拓宽改造或设置错车道,有序推进具备条件的较大人口规模村庄通双车道公路。持续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水平。
2.加快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现已申报乡镇综合服务平台20个,在建2个,下一步通过争取政府扶持、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加快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具有集客运、物流、快递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多站合一、资源共享”,配套建设充电桩、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利用乡村超市、电商网点、乡村邮政代办点等,建设村级物流服务点。
3.有序推进新能源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主导,在城区加油站、医院、大型小区、公园、高速路口等区域以及利用各乡镇交管站规划建设充电桩,实现科学、有序、完善的公共充电网络布局,满足城乡居民及过往车辆充电补给需求。
(二)推进城乡客运服务质量升级
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优化城乡客运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成果,在确保行政村通客车率10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城乡公交服务,优化城乡客运线路,通过新增、延伸现有农村客运班线,大力发展精品班线、旅游班线。扩大农村客运的覆盖和服务范围,打造高品质城乡客运服务,切实提升全县农村客运整体服务水平和品质,提高农村居民交通出行的便捷性。
(三)推动农村物流服务效率升级
1.完善县乡村物流节点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县级物流中心建设,有效提升村级物流点建设规模。在有效保障客运服务和满足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待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后,根据实际需要引导邮政、快递、供销、电商企业入驻乡镇综合服务站平台,共享场站资源和设施。
2.优化农村物流组织模式。推动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生鲜超市、电商快递、农资配送等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有效对接,有效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等流通网络。推广集约高效配送、统仓统配及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车”等组织模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鼓励客货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城乡客运班线运力资源,开展小件快运、电商快递等运输服务。引导快递企业抱团合作,开展快递业务共同揽收、分拣、运输、派送。
3.加快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化标准化建设。引导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打造网络覆盖健全、资源整合高效、运营服务规范、产业支撑明显的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制定标准化操作管理流程,规范农村物流经营服务行为,提高农村物流送达时效,全面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
4.推广县乡公交车辆代运物流快件。加强行政村通客车与乡村物流的协同联动,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与农村客运合作开展乡村快件代收代投业务。快递企业可根据业务规模,选择乡镇、村为节点,通过合作的方式,委托城乡客运班线代运邮件快件,实现共同配送、循环配送,提高农村物流组织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积极推广应用绿色能源城乡运输装备,不断提升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例。
(四)加速城乡交通运输服务智能化建设
1.加快城乡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监管体系,利用三级监管平台,有效进行风险管控。加快客、货运服务智能化建设,有效推进我县综合性物流园区、一级客运站、二级客运站建设,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综合性、数字化客货运场站,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智能化水平。
2.提升数字化、信息化城乡客运出行服务。完善城乡客运数字化服务,在各乡镇建制村招呼站牌及候车厅张贴信息化二维码,利用河南省农村客运信息平台,提供车辆位置信息、乘车线路规划、约车包车、定制客运、预约班车、服务热线等出行信息服务。加快城乡客运信息化设备推广应用,引导农村客运车辆配备移动支付设备、语音报站器、刷卡器等。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定制客运中的组客、调度等服务功能,促进传统班线客运有序向灵活、快速、小批量的定制客运服务转型。
3.发展农村物流互联网新业态。鼓励农村物流企业建设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打通与合作的电子商务企业信息接口,实现农村物流货物交易、运输、仓储、配送等信息全过程可追溯,在共同配送中实现“配送主体变换、配送信息不断”。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搭建集供需发布、网上交易、精准匹配、运力整合、交易结算、诚信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下线上协同联动、一体化运营,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五)促进“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升级
1.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休闲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交通产品创新,积极拓展“运游一体”服务,发展“交通运输+康养度假”“交通运输+休闲农业”等融合发展模式。围绕百城提质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开通乡村旅游客运线路,充分利用全县非遗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对木兰祠、黄河故道、利民古镇、芒种桥蜗牛小镇等开通包车服务,助力乡镇旅游经济,培育交通旅游经济新业态。
2.推动“交通运输+电子商务”深度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平台经营企业发挥自身货源和销售渠道优势,与物流企业深入合作,进一步拓展仓储、分拨、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功能,促进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多流合一,实现“以商养运、以运促贸”。
3.打造“交通运输+特色产业”新模式。积极发挥稍岗钢卷尺、界沟粉皮、利民食品等产业优势,依托乡村工业、手工业、特色种植业等,大力发展定制农业、农产品直采直供等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强化交通运输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产、供、运、销”一体化服务能力。
(六)提高城乡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水平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坚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结合,建立有效预防、隐患排查、隐患整改闭环管理。
2.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四个严禁、四个一律”,对安全隐患“零容忍”,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城乡客运安全隐患排查,强化问题跟踪整改。督促指导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开展企业自查自纠,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强化实施科技兴安。有效提升营运车辆安全水平,充分利用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安全生产预警、监控,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4.严格运输场站安全风险防范。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全面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等制度,着力强化危险违禁物品寄递安全管控。强化零担物流安全管理,严格落实货物安全检查制度,严禁运输国家禁止或限制运输的物品。严格检查进出汽车客运站的人员和行李物品、车辆,全面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23年7月~12月底)。召开全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工作动员部署会,印发实施方案,启动创建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工作。
(二)组织实施(2024年1月~2024年6月)。全面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工作。
(三)总结验收(2024年12月底前)。整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相关资料,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打造亮点,迎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交通、发改、财政、公安、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商务、邮政、供销、乡村振兴等部门及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虞城县推进县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开展全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二)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对全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形成政策合力、资金合力。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重大工程落地实施,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用地、资金、税收、项目审批等问题困难。建立健全城乡交通运输补贴机制,创新筹融资模式,拓宽筹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城乡运输领域,加快建立以公共财政分级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为辅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资金筹措机制,确保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稳步实施。
(三)严格督导检查。完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督导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县督查局要对工作实施情况定期开展督导检查,随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传导压力、夯实责任,全面推进县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