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
水资源: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1.54亿立方米;干旱年降水量为6.47亿立方米;丰水年降水量为14.31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总量为1.42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总量为2.76亿立方米。地表、地下水总量为3.87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98亿立方米,需水量为1.52亿立方米,有余水4600万立方米,但遇干旱年则缺水100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截至2023年年底,全县国土调查总面积154356.95公顷,土地资源量为:湿地15.32公顷、耕地102143.48公顷、种植园用地4713.36公顷、林地10279.44公顷、草地363.21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831.95公顷、工矿用地1991.30公顷、住宅用地19761.22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200.40公顷、特殊用地146.9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555.1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047.66公顷、其他土地1307.52公顷。
森林资源:据2007年二类调查统计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8.4万亩,其中有林地46.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3万多亩,宜林地7680亩,苗圃花卉地1602亩。全县活立木株数3000多万株,活立木总蓄积量1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2.43%。
旅游资源:虞城,因缔造有虞氏部落的舜帝而得名。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此,号有虞,夏朝称虞国,秦朝设虞县,隋开皇十六年更名为虞城县,已经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虞城又因有造字鼻祖仓颉、造酒鼻祖杜康和烹饪鼻祖、汤药鼻祖、教育始祖伊尹“五祖”文化发端起源地,以及替父从军、至忠至孝、大勇大义的平民英雄花木兰而扬名天下。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虞城这片热土留下了木兰祠、伊尹祠、仓颉祠、任家大院、利民古城、马牧集老街等众多名胜古迹;又有故道走廊、万亩梨园、豫东竹海、湿地公园、响河风景区等自然文脉,大虞春秋、蜗牛小镇等网红打卡地火热“出圈”,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截止目前评为国家级A级景区5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5个、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2个、省休闲观光园区4家、河南省传统村落4个、省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现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9个。虞城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有虞城凉面、麦仁驴肉、利民羊肉、乔集烧牛肉、景家麻花等特色美食小吃,有多层剪纸、鱼灯、木叶画、本草佩香等上百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虞城酥梨、虞城荠菜、惠楼山药、张集红富士、乔集乔藕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科迪、通宝、盛佳等美食品牌不断涌现。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